她就站在那兒,講著鞏義故事
時間:2018-09-10 來源:河南旅游網(wǎng)
牌坊作為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,在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重要的價值,是我國所獨有的一種傳統(tǒng)建筑形制,具有悠久的歷史。牌坊是封建社會為表彰功勛、科第、德政以及忠孝節(jié)義所立的建筑物,是一種常見的民間建筑,俗名牌樓,即一種門洞式的紀念性獨特的建筑物,一般多為石制,上面雕畫刻字,美觀氣勢,在民間十分普遍,其功用主要是紀念性和標志性,石牌坊上一般都會保存著比較完整的文字和雕刻,而且上面的歷史文化信息記 錄完全,有很重要的考證價值。
蔡莊文魁坊位于鞏義市芝田鎮(zhèn)蔡莊村南,是一座建于明朝萬歷年間的一座功名坊,為明萬歷丁酉科(公元1579年)選貢、庚子(公元1600年)御賜進士趙景星所建的石坊,在清乾隆十年、五十四年本《鞏縣志》載:趙景星,力行孝友,弟早卒,撫養(yǎng)孀孤,里人賢之。知獻、嵐二縣,有惠政,祀鄉(xiāng)賢。
蔡莊文魁坊位于鞏義市芝田鎮(zhèn)蔡莊村南,是一座建于明朝萬歷年間的一座功名坊,為明萬歷丁酉科(公元1579年)選貢、庚子(公元1600年)御賜進士趙景星所建的石坊,在清乾隆十年、五十四年本《鞏縣志》載:趙景星,力行孝友,弟早卒,撫養(yǎng)孀孤,里人賢之。知獻、嵐二縣,有惠政,祀鄉(xiāng)賢。
這座牌坊是為了表彰趙景星的賢德功績而建的功名坊,石坊座北面南,青石質(zhì)地,東西長7米,南北寬3米。保存基本完好,為雙柱歇山頂式石質(zhì)仿木結(jié)構(gòu),方柱,歇山頂屋面。建筑為二柱單間三樓式,明間高8.8米,面闊6.6米,須彌式基座上雕蓮花,橫坊下設欄板,雕刻分作三層。兩坊間墊板部位南面上層由東向西鐫刻楷書“文魁坊”三字,中層楷書“萬歷丁酉科選貢庚子科鄉(xiāng)郎進士趙景星”,下層為高浮雕獅子滾繡球,中間雕一個花籃,籃中刻繡球,兩只獅子滾動繡球,其后另有兩只,奔騰跳躍,形象極為生動。北面上層從西到東楷書“唐吏風猷”,中層楷書“敕贈文林郎河間府獻縣知縣趙登弟孺人蘇氏”,下層為“敕贈文林郎直隸獻縣知縣山西西嵐縣知縣趙景星孺人李氏”。坊頂懸山式,正脊兩端為“龍吻”,脊飾牡丹花卉圖案,檐下施雙昂斗拱6攢,龍頭昂嘴,中間懸出一石,上刻“皇明”二字,字上刻有二龍戲珠圖案,下刻雙鳳,兩側(cè)刻飛龍,橫梁中刻鳳凰牡丹兩側(cè)刻龍戲牡丹圖案。北面昂中間刻“天言”,其上刻飛龍,下刻鳳凰牡丹橫梁東側(cè)刻“文曲星下凡圖”,西側(cè)刻“進京趕考圖”。兩柱及柱兩邊扉塄刻有坐獅、麒麟、牛、天馬、鳳凰、牡丹等圖案。兩方柱均由三抱柱石夾固,其下為須彌座。造型雄偉,為我省石刻藝術中的杰作。
牌坊南面上層書“文魁坊”
牌坊北面上層書“唐吏風猷”
牌坊北面昂中間書“天言”
牌坊局部
石刻天馬
蔡莊文魁坊造型宏偉,內(nèi)容豐富,圖案雕刻生動細膩,形象傳神,建筑造型俊朗,雕刻風格也灑脫豪放,為石牌藝術里的佳作,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、文物價值。石牌坊是中華文明建筑發(fā)展的重要部分,在中國傳統(tǒng)的歷史中也具有特別的地位和價值。佇立在全國各個城鄉(xiāng)的石牌坊,經(jīng)過時代變換的滄桑,現(xiàn)今還用它們特別的形象點綴著我們的生活,使我們的城市和鄉(xiāng)村散發(fā)著歷史文化的香氣,建筑是人類智慧的結(jié)晶,是歷史發(fā)展的櫥窗,直觀,無聲地訴說著那個時代的絢麗風華。
*除《河南旅游網(wǎng)》署名文章外,其他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,不代表河南旅游網(wǎng)立場。
編輯:張剛